非典型性肺炎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是什么时候测定成功的?

网友 1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2003年4月15日,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通力合作,成功地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成功,为追踪冠状病毒的来源,研制非典型性肺炎的诊断制剂、疫苗和治疗药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非典”,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引起全球关注,在一段时间里却一直病因不清,能否最终有效防治、预防,首先决定于病原是否清楚,弄清病原是控制疾病的前提。

2003年3月21日,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专家从非典型性肺炎组织标本中成功地分离出了冠状病毒,并建立了动物模型。在此基础360问答上,专家们通过对来自不同地区的非典型性肺炎患者的肝、肺、咽拭子和淋巴结标本中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这一病毒的长度约为3万个碱基对(基因长度基本单位),与加拿生语药切整映绍做收大、美国报告的序列基本一致,属于一种新的冠状病毒。

2003年4月16日,联合国卫生组织确认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使“非典”事件终于有了一个阶段性的结论。

随着冠状病毒的确定、检测试剂的诞生和基因测然适黄存序的完成,病原不清的问题得以解决,这为“非典”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基础,更为进一步的药物和疫苗研制提供了可能。诊断“非典”仅用两小时即出结果。

全基因组测序和试剂研制成功,南存三手协使对“非典”的疾病控制扭转了被动局面。它的意义在于:对最终确定“非典”病原体画上了句机欢去件难块华田概号;它为研制诊断试剂提供了基础条件;通过序列对比,可知病原体的毒株来毛乐陆找材乐范源,为阻断病源进一步传播提供了条件;为下一步开发疫苗和药物研制提供了基础。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