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地中海贫血

网友 4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地中海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其共同特点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缺陷使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肽链有一种或几种合成减少或不能合成。导致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改变,本组疾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大多表现为慢性进行性溶血性贫血。 本病以地中海沿岸国家和东南亚各国多见,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均有报道,以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重庆等省区发病率较高,在北方较为少见。

回答

其他回答
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疾病,分为三型。1、重型 贫血患儿出生时无症状至3~12个月开始发病呈慢性进行性贫血面色苍白肝脾大发育不良常有轻度黄疽症状随年龄增长而日益明显。 1 岁后颅骨改变明显表现为头颅变大额部隆起颧高鼻梁塌陷两眼距增宽形成地中海贫血特殊面容患儿常并发气管炎或肺炎,心力衰竭是导致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型如不治疗多于5岁前死亡。2、轻型 患者无症状或轻度贫血脾不大或轻度大病程经过良好能存活至老年本病易被忽略多在重型患者家族调查时被发现。3、中间型 多于幼童期出现症状其临床表现介于轻型和重型之间中度贫血脾脏轻或中度大黄疽可有可无骨骼改变较轻。
回答者:网友
其他回答
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简称海贫或海洋性贫血,于1925年由Cooley和Lee首先描述,最早发现于地中海区域,当时称为地中海贫血,国外亦称海洋性贫血.实际上,本病遍布世界各地,以地中海地区、中非洲、亚洲、南太平洋地区发病较多.在我国以广东、广西、贵州、4川为多.这是一类由于常染色体遗传性缺陷,引起珠蛋白链合成障碍,使一种或几种珠蛋白数量不足或完全缺乏,因而红细胞易被溶解破坏的溶血性贫血.我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建议本病的名称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习惯上仍称为地中海贫血,简称海贫也称海洋性贫血. 成人Hb由4个亚基(α2β2)组成,α肽链合成不足称α地中海贫血,β肽链合成不足称β地中海贫血. 国内以华南及西南地区多见.α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缺陷主要为缺失型,α基因共有4个(父源和母源各两个),缺失一个为静止型,缺失两个为标准型,缺失3个为HbH(β4)病,缺失4个为HbBarts(γ4)胎儿水肿(死胎).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只有一对,基因缺陷绝大多数属于非缺失型,即由于基因点突变,导致β肽链合成减少者称之为β+地中海贫血,若导致β肽链完全不能合成者称之为β0地中海贫血,β基因突变已发现逾百种,中国人常见的不过10种,占95%以上 【病因】 地中海贫血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组织和结构的多种突变,使基因表达发生了部分(a”、少)或完全(a”、p肝障碍),导致一种或几种正常的珠蛋白链合成减少或缺如所造成的~组高度异质性综合征.不同类型海贫的临床表现差别极大,最重者可于胎儿出生前即死亡,最轻者可以终身不贫血,无症状.临床所见大多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贫血患者,具有低色素小红细胞和靶形红细胞,并有血红蛋白成分的各种改变.地中海贫血属中医“虚黄”、“虚劳”、“重于劳”等范畴,在临床既有肾精亏虚、气血不疽、积聚,虚实并存是其特点. 本病大多婴儿时即发病,表现为贫血、虚弱、腹内结块.发育迟滞等,重型多生长发育不良,常在成年前死亡.轻型及中间型患者,一般可活至成年并能参加劳动,倘注意节劳及饮食起居,可以减少并发症、改善症状.禀赋不足、肾气虚弱为主要原因.肾为先天之本,究天肾精不充.则生化无源.“小儿之劳,得于母胎”.可见‘"童子劳”与父母关系密切.肾精不充同时也影响后天脾胃功能和生长发育,久则血气坏败.出现黄疽、积聚等表现,致成此虚实错杂之证. 【分型】 1.α地贫静止型:无临床症状和体征,亦无贫血,红细胞形态正常;标准型:轻度贫血(低色素小细胞性),红细胞渗透脆性可稍低,部分包涵体生成试验阳性,出生时HbBarts达到5-15%.HbH病:轻度或中度贫血,肝脾肿大,可有黄疸,常因服用氧化性药物或合并感染而出现溶血危象,妊娠可加重病情,Hb电泳可发现HbH带,包涵体生成试验阳性,红细胞渗透脆性减低;HbBarts胎儿水肿:死胎或早产后立即死亡,体重不足,轻度黄疸,明显水肿,肝脾大,红细胞大小不匀、异形,Hb中HbBarts占80-90%. 2.β地贫静止型:系β+地贫的杂合子,没有症状,无贫血,血片中可见少数靶形红细胞,红细胞渗透脆性轻度降低,HbA2(α2δ2)轻度增高;轻型:系β0地贫的杂合子,有轻至中度贫血,脾脏轻度肿大,贫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可见靶形细胞,网织红细胞可达5%,红细胞渗透脆性减低,HbA2升高,半数病例有HbF(α2γ2)轻度增高;重型:系纯合子,又称Cooleys贫血,病情严重,常于儿童期夭折,少数较轻,可活至成年,贫血在出生后1年内逐渐加重,生长迟缓,肝脾明显肿大,可有轻度黄疸,“蒙古人样”面容,颅板X光片呈梳状,贫血严重,呈明显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大小不等,靶形细胞和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多见,幼稚红细胞内可见包涵体,HbF常在30-60%之间,甚至可达90%;中间型:少数症状较轻,主要决定于遗传变异的类型. 3.其他HbLepore综合症:为一种融合基因β代替了β链;遗传性胎儿血红蛋白(HbF)持续存在综合症. 【常见咨询问题】 1.夫妇双方只有一方为轻型地贫患者,需要做产前诊断吗? 不需要.他们所怀的胎儿只有1/2几率为轻型地贫,其余1/2是正常胎儿,不会孕育重型地贫胎儿. 2.孕检时,女方未检出地贫,需要男方来做地贫检查吗? 一般不需要.这种情况即使男方为重型地贫,所怀胎儿至多为轻型地贫患者,没有大碍. 3.1/4几率为重型地贫是否意味着4次妊娠中一定有一次机会生育重型地贫儿? 不一定.应该这样理解1/4几率:即每次怀孕都有1/4的可能怀上重型地贫胎,而不是怀孕4次才有一次机会怀上重型地贫胎. 4.已怀过3次都是水肿胎的孕妇,是否有希望生育一个正常孩子? 有机会.若夫妇双方均为轻型地贫,怀孕后,每次只有1/4机会是重型地贫,还有3/4机会可能生育一个轻型地贫或者完全正常的孩子.重要的是怀孕后一定要接受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5.孕妇体检发现自己有轻度贫血,是否需要立即补充铁剂? 补铁宜慎重.必须先明确是缺铁性贫血还是地贫.由于地贫引起的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所致.此时铁从红细胞中释放增加,根本不存在缺铁现象,反而在一些重型地贫患者因铁负荷过重,导致铁色素沉着症,引起肝、肾功能的改变.因此确诊为地贫时,不宜补铁. 6.夫妇一方为α地贫,另一方为β地贫,是否不需要做产前诊断? 需视不同情形而定.据调查发现,存在不少α地贫合并β地贫的患者,这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所见与单纯性β地贫患者相似,贫血症状常较轻,易被误诊为单纯性β地贫.因此夫妇一方为α地贫,另一方为β地贫时,若β地贫一方合并α地贫,仍有1/4几率生育重型α地贫患者,此时需做产前诊断. 7.产前基因诊断的准确性如何? 通过不同的基因诊断方法已能对16种常见β地贫基因和6种常见α地贫基因进行诊断,即能对占我国人群90%以上的地贫基因作出诊断.虽不能对所有地贫基因作出诊断,基本能对中国人中常见的重型地贫类型做出诊断.从羊水中抽提胎儿的DNA进行基因分析,准确性在99%以上,仍有1%左右的误诊率.取样时因母体细胞的污染,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若胎儿亲权关系出现疑义时,诊断结果不符合遗传规律. 8.如何联系做地贫的产前诊断? 通过筛查(在各医院进行),疑为地贫的患者,先到有条件的基因诊断中心进行基因诊断确诊,并经过遗传咨询,明确需做产前诊断者,根据孕龄,预约做绒毛或羊水取材后,做产前基因诊断.
回答者:网友
其他回答
地中海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海洋性贫血是溶血性贫血中的一大类型。由于最早在意大利、希腊和其他地中海区域的民族及其移民的后裔中发现此病,所以当时叫“地中海贫血”。后来发现除地中海地区之外,其他临接海洋的地区也是本病的高发区,所以又叫“海洋性贫血”。 海洋性贫血是由于常染色体遗传性缺陷,引起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使一种或几种珠蛋白肽链数量不足或完全缺乏,从而造成这种珠蛋白链参与的血红蛋白的合成量减少。各珠蛋白链本身的氨基酸顺序并无异常。其中α珠蛋白链合成受抑者,叫做“α海洋性贫血”;β珠蛋白链合成受抑者,叫做“β海洋性贫血”。地中海、中东、阿拉伯、印度、东南亚地区β海洋性贫血发病率最高;东南亚,包括我国南方是α海洋性贫血的高发区。我国广东、广西、四川、台湾诸省α和β海洋性贫血都较常见,长江以南省市如浙江、福建、江苏、上海、贵州、江西、湖北等都有散在病例报道。由于遗传缺陷不同,本病表现轻重程度非常不同,有在胎儿及婴幼儿即因极重的溶血性贫血致死的,也有虽有血红蛋白异常而一生无任何临床症状的。 临床表现 海洋性贫血基因型和表现型均多样化,差异很大。临床上常根据症状及体征的轻重分为轻型、中间型和重型;而基因型又可分为纯合子和杂合子型。一般重型肯定为纯合子,轻型肯定为杂合子,而中间型则包含着许多遗传基础不同的疾病,包括较轻的纯合子及较重的杂合子β海洋性贫血、血红蛋白H病及α与β海洋性贫血杂合子等。 (1)纯合子海洋性贫血 婴儿期(生后6~9月)发病,进行性贫血,面色苍白,黄疸,消瘦,腹部逐渐隆起,肝、脾进行性肿大。因为发育迟缓可形成特殊外观:头大,额、顶、枕骨隆起,两颊突出,鼻梁低平,两眼距离增宽。骨骼改变遍及全身,主要由于骨髓长期显著增生,使骨髓腔变宽,骨皮质变薄。多数患者于幼年即死亡,死亡原因多为感染、晚期血色病所致脏器损害。如能存活在性发育期,常因发育障碍而无第二性征,其他内分泌功能障碍亦较常见。患者常因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而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出现各种感染及出血症状。 (2)杂合子海洋性贫血 多数患者无症状,少数患者常感乏力,可有轻度贫血,脾肿大。生长发育正常,无骨骼改变,一般在家族调查或普查时发现。低色素贫血。血片中可见到靶形细胞,红细胞渗透脆性减低,嗜碱性点彩细胞增多,HbA2轻度增高。骨髓红系细胞增生轻度增多,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增多。 (3)中间型海洋性贫血 中间型海洋性贫血包含着许多种遗传基础不同的患者。贫血程度不一,脾轻度至中度肿大,骨髓可有轻度改变。这种病人常需长期输血来维持生命。性发育较迟但仍能成熟,多数患者可存活至成年。 (4)血红蛋白H病(α+海洋性贫血) 多数患者在1岁左右开始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H逐渐增多,轻中度慢性贫血,可间歇发作轻度黄疸,约2/3患者有肝脾肿大。因感染或其他原因可加重贫血,一般无发育障碍,骨骼改变极轻。常见并发胆石症。 (5)血红蛋白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α海洋性贫血) 妊娠30~40周时,胎儿死亡流产或早产后死亡。胎儿全身水肿、苍白,肝脾肿大,腹水,胸腔及心包亦常有积液,心脏扩大,有轻度黄疸。胎盘大而易碎。血片中红细胞低色素、大小不匀、异形等改变显著,靶形细胞和有核细胞很多。网织红细胞显著增多。骨髓红系细胞增生显著增多,含铁血黄素沉着明显,髓外造血显著。 (6)静止型α海洋性贫血和标准型α海洋性贫血静止型 α海洋性贫血是α+与正常α基因杂合子,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标准型α海洋性贫血是α。基因与正常α基因纯合子,患者亦无任何临床症状。但有轻微血细胞形态等改变。 海洋性贫血应如何防治? 西医对海洋性贫血的防治一般采取治疗性人工流产、基因疗法、骨髓移植及对症治疗。 (1)产前诊断与基因治疗 海洋性贫血是一类常染色体遗传性疾患。防治这类遗传性疾病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给予海洋性贫血家庭正确的遗传咨询,利用各种分子水平的DNA分析基因诊断方法进行产前诊断及治疗性人工流产,指导海洋性贫血家庭的生育,从根本上控制与消灭海洋性贫血基因的传播与扩散。另一条途径是寻找对现存海洋性贫血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世界上已有人开始对血红蛋白病与海洋性贫血的探索性基因治疗,如对β海洋性贫血的无义突变(此突变是一种点突变,一个核苷酸的改变把由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一个遗传信号变为终止信号,使生成的mRNA链变短),利用人工诱发tRNA基因突变使其转录出来的tRNA既能识别终止密码,又能携带特定的氨基酸,从而可把原来的氨基酸放在因突变造成的错误终止信号位置上,恢复完整的β链合成;有报道用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治疗β海洋性贫血获初步成功。这是因为已经发现凡不表达的基因均被甲基化,而5-氮杂胞苷有去甲基化及分化诱导作用,可去除γ-珠蛋白基因的抑制,而合成大量γ-珠蛋白链,以γ-珠蛋白链代偿β链的缺乏而形成血红蛋白F,从而纠正贫血。 (2)异体骨髓移植 国外已开始以异体骨髓移植治疗本病,取得良好效果。国内骨髓移植技术,设备已成熟,可用于治疗本病。 (3)试用5-氮杂胞苷、羟基脲等治疗β地中海贫血与血红蛋白s病,均可不同程度地使血红蛋白F与血红蛋白水平提高。此外,实验发现马利兰可使恒河猴的血红蛋白F合成增加。因此,治疗β地中海贫血,可用马利兰口服每日每公斤体重0.15~0.25毫克,连续20天为1疗程。用药后50天,血红蛋白开始上升,脾脏肿大减轻。虽然同时有白细胞与血小板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骨髓无抑制。病情均不同程度改善。 (4)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目的是使有症状患者能尽量接近正常的生活,延迟血色病的发生,防治感染等。对贫血轻或无症状的杂合子β海洋性贫血,病情稳定的血红蛋白H病及静止型、标准型α海洋性贫血,均不需要治疗。 ①输血 提倡“高输血疗法”,使患者血红蛋白保持在正常水平,可防治因组织缺氧所致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骨骼改变、发育迟缓等,但血色病迟早总会发生。因需长期输血,最好输用洗涤红细胞以避免因HLA不合的输血反应。 ②铁螯合剂 应用铁螯合剂加速体内铁的排泄,以减轻由于长期大量输血引起的铁负荷过重,推迟血色病的发生和减轻血色病症状。去铁胺0.5~1.0克,肌肉注射,每日1次,初剂0.5克;或1.0~2.0克,静脉滴注,比肌肉注射疗效要好。用药同时给维生素C150~250毫克,可增加铁的排泄。但维生素C剂量的再增加并不能再增加铁的排泄,因此维生素C剂量每日不宜超过500毫克,同时在去铁胺治疗前1~2周给维生素C,以免同时使用而致心功能受损。本药副作用小,偶有过敏者,孕妇禁用。 ③脾切除
回答者:网友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