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生成蛋白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N端→C端)是mRNA遗传密码阅读的方向性(5′端→3′端)决定的。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包括起始、延长和终止三个阶段。
1、翻译的起始
指 mRNA、起始氨基酰-tRNA 分别与核糖体结合而形成翻译起始复合物的过程。
(1)核糖体大小亚基分离
完整核糖体在 IF(起始因子)帮助下,大、小亚基解离,稳定大、小亚基的分离状态。
(2)小亚基与 mRNA 结合准确识别起始密码子 AUG。
(3)起始氨基酰-tRNA(fMet-tRNAfMet)结合在核糖体 P 位。
(4)翻译起始复合物形成
由完整核糖体、mRNA 和 fMet-tRNAfMet 组成。
2、翻译的延长
指一个在核糖体上重复进行的进位、成肽和转位的循环过程(核糖体循环)。
(1)进位
指一个氨基酰-tRNA 按照 mRNA 模板的指令进入并结合到核糖体 A 位的过程。
① 需要延长因子(EF)参与,促进氨基酰-tRNA 以氨基酰-tRNA-GTP 的形式进入 A 位。
② 消耗 1 GTP,需 Mg2+ 参与。
(2)成肽
指转肽酶催化两个氨基酸间肽键形成的反应。
① 转肽酶催化 P 位点上氨基酸的羧基与 A 位点上的氨基酸的氨基间成肽。
② 不耗能,需要 Mg2+ 和 K+ 参与。
(3)转位
指核糖体沿着 mRNA 的位移。
① 需转位酶参与,促进核糖体向 mRNA 的 3' 侧移动一个密码子的距离。
② 消耗 1 GTP,需 Mg2+ 参与。
3、翻译的终止
(1)识别
释放因子(RF)识别终止密码,进入核糖体 A 位。
(2)水解
RF 使转肽酶变为酯酶,多肽链与 tRNA 间的酯键被水解,多肽链释放。
(3)脱离
模板 mRNA、RF 及空载 tRNA 与核糖体脱离。
(4)消耗 1 GTP。
扩展资料
蛋白质翻译后的加工
翻译后加工:新生肽链不具有生物活性,必须正确折叠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三维结构、经蛋白质水解作用切除一些氨基酸或肽段、或进行化学修饰等处理后才能成为有活性的成熟蛋白质,这一过程称为翻译后加工。
1、肽链折叠
(1)分子伴侣
是一种指导新生肽链按特定方式正确折叠的辅助性蛋白质。
(2)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
帮助肽链内或肽链半胱氨酸之间二硫键的正确形成。
(3)肽酰-脯氨酸顺反异构酶
使肽链在各脯氨酸弯折处形成正确折叠。
2、一级结构修饰
(1)N 端甲酰蛋氨酸或蛋氨酸的切除。
(2)氨基酸残基的化学修饰,使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
(3)多肽链中肽键的水解
某些无活性的蛋白质前体经蛋白酶水解生成具有活性的蛋白质或多肽。
3、空间结构的修饰
(1)亚基的聚合。
(2)辅基的连接。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