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重图分析,毕业设计用,该物质为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根据图分析其分解变化。

网友 1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我把解析过程写在这儿,剩下的你就可以自己解析了。

中文名称: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

英文名称: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

英文别名:[Bmim]PF6

CAS号:174501-64-5

分子式:C8H15N2F6P

分子量:284.18

分子结构式:

分子量284.18,从热分析谱图上获得231.57°C开始发生热失重,到376.73°C时热分解达到27.639%,

284.18x27.639%=78.5445102≈78.5,这就是这一阶段失去的分解物的分子量。

下面就是该判断这个分解热释物质的分子式或分子结构了:

判断依据应该是:分子量是78.5左右、是原物质的结构碎片、断键符合键能由小到大的规律、符合热分解机理等。当然最保险的方法应该是通过热分解反应、收集反应物、再用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质谱等加以测试得出的物质。目前用热分析方法判断,分子量78.5左右的小分子可能是...。解析中还可以提到热释重最快速率温度(热重分析的一阶导数曲线的峰顶温度)是368.66°C。

第二个失重台阶是温度376.75 ~ 435.33°C,失重11.238%,

284.18x11.238%=31.9361484≈31.94,

由此判断分子量31.94左右的小分子可能是...。(NO?)

热释重最快速率温度(热重分析的一阶导数曲线的峰顶温度)是435.29°C。

第三个失重台阶是温度435.46 ~ 496.14°C,失重27.112%,

284.18x27.112%=77.0468816≈77.05,

由此判断失去的分子量77.05左右的小分子可能是...。

热释重最快速率温度(热重分析的一阶导数曲线的峰顶温度)是452.54°C。

之所以使用多少左右分子量的原因是实验存在误差;更重要的是谱图中给出的起止点的选取未必是最合适的、那也是人为设置的结果;你可以推导出更合理的、更接近实际的起止点及其解析结果。

剩下的解析留给你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