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7-8 (富马酸,Fumaric acid)

结构式:
CAS号:
110-17-8
中文名称:
富马酸
英文名称:
Fumaric acid
安全信息:
分子式:
C4H4O4
分子量:
116.0721616745
简介:
富马酸(fumaricacid)又名延胡索酸,紫堇酸或地衣酸,即反丁烯二酸(IUPAC名为(E)-丁烯二酸),是一种无色、易燃的晶体,由丁烯衍生出的羧酸。燃烧延胡索酸会释出带有刺激性的 顺丁烯二酐 烟熏。它的味道像水果,并在延胡索属、牛肝菌属、地衣及冰岛海苔中可以发现。
API:
相关分类:

富马酸(110-17-8)名称与标识符

名称

中文别名:
富马酸;反丁烯二酸;(E)-2-丁烯二酸;反-1,2-乙烯二羟酸;延胡索酸;紫堇酸;丁烯二酸,反式;反丁烯二酸的;1,2-乙烯二羧酸;別馬來酸;福馬酸;富馬酸;E-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 FUMARIC ACID;工业级富马酸;食品级富马酸;TDF杂质R;WAKO201-16881延胡索酸标准品;富马酸对照品;苄基胂酸;富马酸 EP标准品;富马酸 USP标准品;富马酸粉;高钙富马酸;延胡素酸;别马来酸;地衣酸;反-丁烯二酸;富马酸 标准品;马来酸杂质A(EP) 标准品;丁烯二酸;反式紫堇酸;L-天门冬氨酸杂质B(EP);反丁烯二酸(富马酸);
英文别名:
Fumaric acid;2-BUTENEDIOIC ACID;ACIDUM FUMARICUM;(e)-1,2-ethenedicarboxylic acid;(E)-2-Butenedioic acid;FEMA 2488;LICHENIC ACID;RARECHEM AL BO 0142;TRANS-1,2-ETHYLENEDICARBOXYLIC ACID;TRANS-1,2-ETHYLENTRICARBOXYLIC ACID;TRANS-2-BUTEN-1,4-DIOIC ACID;TRANS-2-BUTENEDIOIC ACID;TRANS-BUTENEDICARBOXYLIC ACID;TRANS-BUTENEDIOIC ACID;(2E)-2-Butenedioic acid;(e)-2-butenedioicaci;(e)-butenedioicaci;1,2-Ethenedicarboxylic acid, trans-;FUMARIC ACID(RG);Boletic acid;but-2-en-1,4-dioic acid;fumaric;FUMARSAEURE;Fumarsure;TMEDA;U-1149;Butenedioic acid;NSC-2752;[ "" ];FA;boleticacid;Allomaleic acid;(2E)-but-2-enedioic acid;Tumaric acid;Allomalenic acid;2-Butenedioic acid (E)-;Kyselina fumarova;Butenedioic acid, (E)-;Lichenic acid (VAN);2-Butenedioic acid, (E)-;Fumaricum acidum;2-Butenedioic acid (2E)-;Caswell No. 465E;FEMA Number 2488;But-2-enedioi;fumarate;But-2-enedioic acid;FEMA No. 2488;FEMA;MLS002454406;(2E)-but-2-enedioate;cis-2-Butenedioic acid;trans-but-2-enedioic acid;E297;cis-but-2-enedioic acid;sodium maleate;Maleic acid, disodium salt;Maleic acid;MLSMR;cis-1,2-ethylenedicarboxylic acid;Maleate;(E)-2-butenedioic acid, ion(2-);cis-Butenedioic acid;H2male;disodium maleate;MLS002153468;(Z)-butenedioic acid;(Z)-2-butenedioic acid;SMR000112117;toxilic acid;SMR001230824;FUMARIC ACID [WHO-DD];Allomaleic-acid;EPA Pesticide Chemical Code 051201;trans-1,2-Ethylenediccarboxylic acid;NCGC00091192-03;Fumaric acid, >=99%, FCC, FG;bmse000083;NS00074156;Fumaric acid, >=99.0% (T);1,2-Ethylenedicarboxylic acid, (E);Acido trans 1,2-etilendicarbossilico;(E)-1,2-Ethylenedicarboxylic acid;(E)-Butenedioic acid;SCHEMBL1177;Fumaric acid, >=99%;INS NO.297;trans-1,2-Ethylenedicarboxylate;trans-Butenedioate;FUMARIC ACID [MI];NCGC00091192-01;Lichenate;(E)-but-2-enedioic acid;MFCD00002700;FC 33 (acid);Fumaric acid (8CI);INS-297;fumarate, 10;HSDB 710;Fumaric Acid, Pharmaceutical Secondary Standard; 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Fumaric acid, anhydrous, free-flowing, Redi-Dri(TM), >=99%;Fumaric acid, BioReagent, suitable for cell culture;C00122;trans-2-Butenedioate;LS-12976;Fumaric acid, 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 TraceCERT(R);STR02646;trans-1,2-Ethenedicarboxylic acid;Butanedioic acid trans-Isomer;Acido allomaleico;Maleic-2,3-d2 acid;2-(E)-Butenedioate;(2E)-2-Butenedioic acid #;D85166;Acido lichenico;CCRIS 1039;Acido trans 1,2-etenedicarbossilico;Q139857;CHEBI:18012;CAS-110-17-8;F8886-8257;Boletate;Futrans-2-Butenedioic Acid;26B3632D-E93F-4655-90B0-3C17855294BA;FUMARIC ACID (USP IMPURITY);FUMARIC ACID [HSDB];FUMARIC ACID [FHFI];Fumaric acid (NF);FEMA Number: 2488;CHEMBL503160;Fumaric acid 1000 microg/mL in Acetonitrile:Water;NCGC00259318-01;BRN 0605763;HY-W015883;Tox21_201769;BDBM26122;MALIC ACID IMPURITY A [EP IMPURITY];AI3-24236;EC 203-743-0;Kyselina fumarova [Czech];UNII-88XHZ13131;Fumaric acid, qNMR Standard for DMSO;fumarsaure;26099-09-2;FUMARIC ACID [VANDF];Acido fumarico;1,2-ethylenedicarboxylic acid;110-17-8;Acido boletico;CHEBI:22958;(Trans)-butenedioic acid;Allomaleate;SODIUM AUROTHIOMALATE IMPURITY B (EP IMPURITY);Fumarate; 2-Butenedioic acid; Trans-Butenedioic acid;s4952;FUMARIC ACID (II);Z57127460;2(TRANS)-BUTENEDIOIC ACID;Fumaric acid, tested according to USP/NF;FUMARIC ACID [II];Pharmakon1600-01301022;FUMARICUM ACIDUM [HPUS];Fumaric acid, puriss., >=99.5% (T);FUMARIC ACID [USP IMPURITY];6915-18-0;Tox21_302826;FUMARIC ACID [MART.];CCG-266065;E-2-Butenedioic acid;DB01677;Maleic acid-2,3-13C2;Acido trans butendioico;CS-W016599;DTXCID601518;Fumaric acid, 99%;2-(E)-Butenedioic acid;FC 33;Fumaric Acid,(S);NSC760395;Fumaric acid [NF];EINECS 203-743-0;Boletic-acid;FUMARIC ACID [FCC];Fumaric acid,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 (USP) Reference Standard;NSC-760395;BP-13087;NCGC00256360-01;HMS2270C12;FUMARIC ACID [USP-RS];Fumaric acid, Vetec(TM) reagent grade, 99%;88XHZ13131;4-02-00-02202 (Beilstein Handbook Reference);fumeric acid;E-297;SODIUM AUROTHIOMALATE IMPURITY B [EP IMPURITY];ethylenedicarboxylic acid;1, (E);fum;EN300-17996;(E)-2-Butenedioate;but-2-enedioicacid;USEPA/OPP Pesticide Code: 051201;trans-2-Butendisaure;MALIC ACID IMPURITY A (EP IMPURITY);2-Butenedioic acid (2E)- (9CI);NCGC00091192-02;J-002389;NSC2752;DTXSID3021518;trans-Ethylendicarbonsaure;USAF EK-P-583;FUMARIC ACID (MART.);WLN: QV1U1VQ-T;Fumaric acid, European Pharmacopoeia (EP) Reference Standard;2-butenedioic acid, (2E)-;F0067;D02308;FUMARIC ACID (USP-RS);AKOS000118896;Fumaric acid, white crystalline powder;HY-W015883R;FF23617;203-743-0;Sodium fumarate;Fumaric acid (Standard);

标识符

MDL:
MFCD00002700
InChIKey:
VZCYOOQTPOCHFL-UPHRSURJSA-N
Inchi:
1S/C4H4O4/c5-3(6)1-2-4(7)8/h1-2H,(H,5,6)(H,7,8)/b2-1-
SMILES:
OC(/C=C\C(=O)O)=O
BRN:
605763

富马酸(110-17-8)物化性质

实验特性

  • LogP : -0.28820
  • PSA : 74.60000
  • Merck : 4287
  • 折射率 : 1.5260 (estimate)
  • 水溶性 : 0.63 g/100 mL (25 ºC)
  • 沸点 : 355.5±25.0°C at 760 mmHg
  • 熔点 : 298-300 °C (subl.) (lit.)
  • 蒸气压 : 1.7 mmHg ( 165 °C)
  • 闪点 : 华氏:446 °F
    摄氏:230 °C
  • FEMA : 2488
  • 溶解度 : 95% ethanol: soluble0.46g/10 mL, clear, colorless
  • 浓度 : 1 mg/g in D2O
  • 颜色与性状 : 白色颗粒或结晶性粉末
  • PH值 : 2.1 (4.9g/l, H2O, 20℃)
  • 稳定性 : Stable at room temperature. Decomposes at around 230 C.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 bases, reducing agents. Combustible.
  • 溶解性 : 可溶于乙醇,微溶于水和乙醚,难溶于氯仿、四氯化碳、苯。
  • 敏感性 : 对湿度敏感
  • 酸度系数(pKa) : 3.02, 4.38(at 25℃)
  • 最大波长(λmax) : 220(lit.)
  • 密度 : 1.625
  • 气味 : Odorless

计算特性

  • 精确分子量 : 116.01100
  • 氢键供体数量 : 2
  • 氢键受体数量 : 4
  •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 : 2
  • 同位素质量 : 116.011
  • 重原子数量 : 8
  • 复杂度 : 119
  • 同位素原子数量 : 0
  •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 : 0
  •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 : 0
  •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 : 1
  •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 : 0
  • 共价键单元数量 : 1
  • 功能3d受体数量 : 4
  • 功能3d阴离子数量 : 2
  • 有效转子数量 : 2
  • 构象异构体抽样RMSD : 0.4
  • CID构象异构体数量 : 5
  •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 : -0.3
  • 互变异构体数量 : 无
  • 表面电荷 : 0
  •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 : 74.6
  • 分子量 : 116.07

富马酸(110-17-8)安全信息

富马酸(110-17-8)国际标准相关数据

EINECS:
203-743-0

富马酸(110-17-8)海关数据

海关编码:
29171900
海关数据:

中国海关编码:

2942000000

富马酸(110-17-8)生产方法和用途

用途:

一, 用作媒染剂

二,用于制造不饱和聚酯树脂、农药、酸味剂及氨基酸

三,作酸味剂,大多与柠檬酸并用。可用于生面湿制品和果汁饮料,最大使用量0.6g/kg;也可用于碳酸饮料,最大使用量0.3g/kg。

四, 反丁烯二酸用于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这类树脂的特点是耐化学腐蚀性能好,耐热性也好;反丁烯二酸与乙酸乙烯的共聚物是良好的粘合剂,与苯乙烯的共聚物是制造玻璃钢的原料,反丁烯二酸所制得的增塑剂无毒,可用于与食品接触的乙酸乙烯乳胶。该品是医药和光学漂白剂等精细化学品中间体,在医药工业中用于解毒药二巯基丁二酸的生产,将反丁烯二酸用碳酸钠中和,即得到反丁烯钠([17013-01-3]),进而用硫酸亚铁置换得到反丁烯二酸铁,是用于治疗小红血球型贫血的药物富血铁。该品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酸味剂,用于清凉饮料、水果糖、果冻、冰淇淋等,大多与酸味剂柠檬酸并用,反丁烯二酸与****反应制成的单钠盐,也用作酸味调味品,还用作合成树脂、媒染剂的中间体。

五,食品酸味剂,对抑菌,防腐重要作用;酸度调节剂,酸化剂,抗热氧化助剂,腌制促进剂,香料.用作固体饮料产气剂酸性物质时,气泡持久细腻;医药和光学漂白剂等精细化学中间体.用于解毒药二巯基丁二酸钠和治疗小红血球贫血药物富血铁的生产.另用于生产不饱和聚脂树脂。

六,标定标准碱液。从铈、镧、镨和铷中分离钍。合成树脂。媒染剂。抗氧剂。

生产方法:

工业上有多种方法生产反丁烯二酸。

一,在催化剂存在下将苯(或丁烯)氧化生成顺丁烯二酸(或顺丁烯二酸酐),再经异构化而得。将苯(或80%的丁烯)与过量空气在流化床或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氧化反应生成顺丁烯二酸酐,被循环的酸液吸收成顺丁烯二酸。再经脱色过滤,顺丁烯二酸在硫脲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异构化,反应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即得反丁烯二酸。异构化催化剂也采用过硫酸铵-溴化铵混合物或金属盐、胺盐、硫醇及10-20%的盐酸。碳水化合物如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经黑根菌发酵也可制得反丁烯二酸。

二,用糖类发酵的方法,1t产品需耗粮食8t,经济上很不合算,国内研究以液体石蜡代替粮食发酵,以C16-C18含量较多的液蜡为碳源,经80-88h发酵,液蜡转化率在50%左右,提取率在50%以上。糠醛法 以糠醛为原料,经氯酸钠氧化而得。

富马酸(110-17-8)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1 步
反应条件:
参考文献:
Electrochemical conversion of lignin to short-chain carboxylic acids
By Sun, Shirong et al, Green Chemistry, 2023, 25(8), 3127-3136
合成路线:1 步
反应条件:
参考文献:
Lignin alkaline oxidation using reversibly-soluble bases
By Kruger, Jacob S. et al, Green Chemistry, 2022, 24(22), 8733-8741
合成路线:3 步
反应条件:
参考文献:
An efficient, scalable and eco-friendly synthesis of 4,5-substituted pyrrole-3-carbonitriles by intramolecular annulation on Pd/C and HZSM-5
Chen, Jianchao; et al, ChemCatChem, 2019, 11(7), 1943-1948
合成路线:2 步
反应条件:
参考文献:
An efficient, scalable and eco-friendly synthesis of 4,5-substituted pyrrole-3-carbonitriles by intramolecular annulation on Pd/C and HZSM-5
Chen, Jianchao; et al, ChemCatChem, 2019, 11(7), 1943-1948
合成路线:1 步
参考文献:
Synthesis of 2-(4-substituted-1-piperazinyl)benzimidazoles as H1-antihistaminic agents
Iemura, Ryuichi; et al,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1986, 29(7), 1178-83
合成路线:2 步
反应条件:
参考文献:
Synthesis of 2-(4-substituted-1-piperazinyl)benzimidazoles as H1-antihistaminic agents
Iemura, Ryuichi; et al,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1986, 29(7), 1178-83
合成路线:3 步
反应条件:
参考文献:
Synthesis of 2-(4-substituted-1-piperazinyl)benzimidazoles as H1-antihistaminic agents
Iemura, Ryuichi; et al,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1986, 29(7), 1178-83
合成路线:4 步
反应条件:
参考文献:
Synthesis of 2-(4-substituted-1-piperazinyl)benzimidazoles as H1-antihistaminic agents
Iemura, Ryuichi; et al,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1986, 29(7), 1178-83
合成路线:5 步
反应条件:
参考文献:
Synthesis of 2-(4-substituted-1-piperazinyl)benzimidazoles as H1-antihistaminic agents
Iemura, Ryuichi; et al,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1986, 29(7), 1178-83
合成路线:1 步
反应条件:
参考文献:
Microflow photochemistry - a reactor comparison study using the photochemical synthesis of terebic acid as a model reaction
Aida, Shin; et al, Tetrahedron Letters, 2012, 53(42), 5578-5581

富马酸(110-17-8)谱图信息

1H NMR300 MHzDMSO
1H NMR
13C NMR
13C NMR

富马酸(110-17-8)相关文献

富马酸(110-17-8)参考资料

Reaxys RN:
605763
Beilstein:
605763
PubChem CID:

富马酸(110-17-8) MSDS

基础信息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 富马酸按照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
修订日期: 2019年7月15日最初编制日期: 2019年7月15日
版本: 1.0
第1部分 化学品
1.1 名称标识符
名称: 富马酸Fumaric acid
CAS NO.: 110-17-8
MDL:MFCD00002700
InChIKey:VZCYOOQTPOCHFL-OWOJBTEDSA-N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暂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第2部分 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造成严重眼刺激。

GHS危险性类别:

严重眼损伤 / 眼刺激 类别 2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 警告
危险性说明: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防范说明:
  • 预防措施:

    ——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 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 事故响应:

    ——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 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 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 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 P337+P313 如仍觉眼刺激: 求医/就诊。

  • 安全储存:

    —— 无

  • 废弃处置:

    —— 无

物理和化学危险: 无资料
健康危害: 造成严重眼刺激。
环境危害: 无资料
第3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组分浓度或浓度范围(质量分数,%)CAS No.
Fumaric acid100%110-17-8
第4部分 急救措施
急 救:
吸 入: 新鲜空气,休息。
皮肤接触: 用大量水冲洗皮肤或淋浴。
眼晴接触: 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可能易行,摘除隐形眼镜),然后就医。
食 入: 漱口。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 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咨询医生。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 无资料
第5部分 消防措施
灭火剂:

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特别危险性:

可燃的。在火焰中释放出刺激性或有毒烟雾(或气体)。微细分散的颗粒物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

干粉,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第6部分 泄露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个人防护用具:适应于该物质空气中浓度的颗粒物过滤呼吸器。不要让该化学品进入环境。将泄漏物清扫进容器中,如果适当,首先润湿防止扬尘,然后转移到安全场所。

环境保护措施: 收容泄漏物,避免污染环境。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地表水和地下水。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泄漏液体收集在可密闭的容器中。用沙土、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并转移至安全场所。禁止冲入下水道。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封闭排水管道。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7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禁止明火。防止粉尘沉积、密闭系统、防止粉尘爆炸型电气设备和照明。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操作处置应在具备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换气设施的场所进行。

避免眼和皮肤的接触,避免吸入蒸汽。

个体防护措施参见第8部分。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如需罐装,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避免与氧化剂等禁配物接触(禁配物参见第10部分)。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使用后洗手,禁止在工作场所进饮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与氧化物分开存放。

第8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组分名称CAS标准来源限值备注
Fumaric acid110-17-8GBZ 2.1——2007

MAC:

PC-TWA:

PC-STEL:

生物限制:

无资料

监测方法:

GBZ/T 160.1 ~ GBZ/T 160.8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系列标准), EN 14042 工作场所空气 用于评估暴露于化学或生物试剂的程序指南

工程控制:

作业场所建议与其它作业场所分开。

密闭操作,防止泄漏。

加强通风。

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

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泻险区。

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讯报警系统。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个体防护装备:

呼吸系统防护:局部排气通风或呼吸防护。

手防护:防护手套。

眼睛防护:安全护目镜。

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第9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白色粉末或无色晶体

气味: 无资料

pH值: 无资料

熔点/凝固点(°C): 287°C。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C): 备注:20摄氏度的崇高。在1.7毫米的压力下在165°C升华。

自燃温度(°C): 约399°C。气压:1 atm。

闪点(°C): 81°C(lit.)

分解温度(°C): 无资料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无资料

蒸发速率[乙酸(正)丁酯以1计]: 无资料

饱合蒸气压(kPa): 0 mm Hg。温度:25°C。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以1计): 1.64。温度:20°C。

蒸气密度(空气以1计): 无资料

气味阈值(mg/m³): 无资料

n-辛醇/水分配系数(lg P): log Pow = 0.46。温度:20°C。

溶解性: 水溶性:7 g/L。温度:25°C。

黏度: 无资料

第10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 正常环境温度下储存和使用,本品稳定。
危险反应: 以粉末或颗粒形状与空气混合,可能发生粉尘爆炸。加热时和燃烧时,该物质分解,生成腐蚀性烟雾。与强氧化剂发生激烈反应,生成有毒和易燃气体,有着火和爆炸的危险。
避免接触的条件: 静电放电、热、潮湿等。
禁配物: 无资料
危险的分解产物: 无资料。
第11部分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经口: LD50 - rat (male) - 10 700 mg/kg bw.

吸入: LC50 - rat (male/female) - > 1.306 mg/L air (analytical).

经皮: LD50 - rabbit (female) - 20 000 mg/kg bw.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资料。

呼吸或皮肤过敏:

无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资料。

致癌性:

无资料。

生殖毒性:

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该物质刺激眼睛。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资料

吸入危害:

扩散时,可较快地达到空气中颗粒物公害污染浓度。

第12部分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LC50 - Danio rerio (previous name: Brachydanio rerio) - > 100 mg/L - 96 h.

溞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 EC50 - Daphnia magna - 212 mg/L - 48 h.

藻类生长抑制试验: EC50 - 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 (previous names: Raphidocelis subcapitata, 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 - > 100 mg/L - 72 h.

对微生物的毒性: EC50 - activated sludge of a predominantly domestic sewage - > 300 mg/L - 3 h. Remarks:Respiration rate.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资料。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无资料。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资料。

第13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化学品:

尽可能回收利用。

如果不能回收利用,采用焚烧方法进行处置。

不得采用排放到下水道的方式废 弃处置本品。

污染包装物:

将容器返还生产商或按照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废弃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处置人员的安全防范措施参见第8部分。

第14部分 运输信息
联合国编号危险货物编号(UN号): 非危险货物(仅供参考,请核实)
联合国运输名称: 非危险货物(仅供参考,请核实)
联合国危险性分类: 非危险货物(仅供参考,请核实)
包装类别: 非危险货物(仅供参考,请核实)
包装方法: 按照生产商推荐的方法进行包装,例如: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等。
海洋污染物(是/否):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

使用槽(罐)车运输时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夏季最好早晚运输。

运输途中应防暴晒、雨淋,防高温。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运输工具上应根据相关运输要求张贴危险标志、公告。

第15部分 法规信息

下列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对该化学品的管理作相应的规定:

组分 Fumaric acid CAS: 110-17-8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止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15): 未列入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品化学品目录(2015): 未列入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7): 未列入

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

首批和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 未列入

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目录: 未列入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麻醉药品品种目录: 未列入

精神药品品种目录: 未列入

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

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2013): 列入

第16部分 其他信息
编写和修订信息:

本版为第1.0版,按照GB/T 16483-2008、GB/T 17519-2013、GB 30000系列分类标准编制。

参考文献:

【1】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国际化学品安全卡(ICSC),网址:http://www.ilo.org/dyn/icsc/showcard.home。

【2】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网址:http://www.iarc.fr/。

【3】OECD 全球化学品信息平台,网址:http://www.echemportal.org/echemportal/index?pageID=0&request_locale=en。

【4】美国 CAMEO 化学物质数据库,网址:http://cameochemicals.noaa.gov/search/simple。

【5】美国医学图书馆:化学品标识数据库,网址:http://chem.sis.nlm.nih.gov/chemidplus/chemidlite.jsp。

【6】美国环境保护署:综合危险性信息系统,网址:http://cfpub.epa.gov/iris/。

【7】美国交通部:应急响应指南,网址:http://www.phmsa.dot.gov/hazmat/library/erg。

【8】德国GESTIS-有害物质数据库,网址:http://gestis-en.itrust.de/。

缩略语和首字母缩写:

MAC: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 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 h工作日、40 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 指在遵守PC-TWA前提下允许短时间(15 min)接触的浓度。

如有疑问,请联系 sds@xixisys.com 咨询。
免责声明:

本SDS的信息仅适用于所指定的产品,除非特别指明, 对于本产品与其它物质的混合物等情况不适用。 本SDS只为那些受过适当专业训练的该产品的使用人员提供产品使用安全方面的资料。 本SDS的使用者,须对该SDS的适用性作出独立判断。由于使用本SDS所导致的伤害,本SDS的编写者将不负任何责任。